筆架山宋窯位于湘橋。城東筆架山西麓。古遺址北起虎頭山,南至印子山,綿延2公里,窯址鱗次櫛比,至今筆架山腳一帶的群眾,仍稱該地為“百窯村”。筆架山窯場始創(chuàng)于唐,極盛于宋。其產(chǎn)品遠銷國內(nèi)外,成為中國陶瓷出口基地之一,被譽為“廣東陶瓷之都”。產(chǎn)品種類繁多,主要有碗、盒、盞、燈、爐、杯、壺、盂、豆、釜、洗、枕頭、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、人物、玩具等工藝瓷,其胎質(zhì)堅密,別具一格。釉色以影青釉為主,兼有青、白、黃、醬褐釉等,釉質(zhì)晶瑩潤澤、如銀似玉,多數(shù)不開片或只是極細的魚子紋片;飾紋以劃花力主,還有雕刻和鏤空的。新西蘭學者艾黎在參現(xiàn)了潮州古瓷器展品后,興奮地說,“我在國外看到好多古瓷器,原來它的老家就在這里!”筆架山宋窯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,為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增添了輝煌的一頁。自1953年起,廣東省博物館及潮州文化工作者,配合基建工程多次對宋窯遣址進行考古發(fā)掘,失后清理了11窯遺址,其中既有階級型龍窯,還……
[詳細]